华东理工大学:一杯茶的“思政温度”
发布时间:2017-02-16   访问次数:190   作者:

    2017年1月5日下午,朦朦细雨增添了几分冬日的清冷,但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教师公寓咖啡屋内却暖意融融。17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,与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吴艳阳围桌而坐,一边品茗一边探讨时下大学生颇为关心的问题——国外大学生修习特点以及中国学生该如何借鉴。

   这是吴艳阳与同学们在咖啡屋的第一次约见,却是“通海茶叙”的第88场主题活动了。“通海茶叙”,是用茶叙形式展开的师生交流,也是华东理工大学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,88场主题活动涉及鉴赏、创业、养生、法律、考古、金融理财、留学深造、心理健康等内容。这个第二课堂的“谈式”教育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“对话式分享”,让师生在对话中共融、共建、共成长,实现了与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。

  讲座刚开始,问题便抛来了:国外的大学课堂真如“传说中”一样轻松活泼吗?吴艳阳说:我体验过麻省理工学院课堂,学生敢于挑战权威。有一次,热力学教授在阐述第三定律时,几位学生不断提出问题,教授用了几十分钟的时间从不同角度讲解,满头是汗,不知是因为天热,还是因为这种气氛的烘烤。话音未落,茶座里笑声一片。

  “美国作业主要以小组形式完成,很多作业相当于一个项目。在共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,小组成员之间会各用所能,取长补短。当然,也会有争议、妥协和认同。总之,所有人目标一致,那就是通过努力,以提交更好的作业。小组成员要力争为团队提供好点子,而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可以为自己拿到更高分数。”吴艳阳娓娓道来。

  听到这里,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王少辉接上话茬:“之前我不喜欢小组工作,感觉很浪费时间。但通过老师分享,我发现其实是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团队功效。科研活动需要集思广益,今后我会重视团队活动。”

 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陕鹏华则抛来另一个疑问:经常有人说外国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中国大学生普遍强,真是这样吗?

  “美国学生的开创性和独立性比较突出,但相对于美国甚至是全世界来说,中国学生都是极其勤奋和韧性很强的,这也使得我们在国外很受欢迎,而且做事情成功率也更高。这是我们的优点、骄傲,更是不可放弃的坚守。”吴艳阳答得中肯客观。

  窗外细雨依旧,屋内时间悄然流淌,桌上热茶续了一遍又一遍,吴艳阳的课早就超时了。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,大家都浑然不知也全然不顾,因为,他们都不觉得这是在上课。这就是一次茶叙,一次师生间的心灵约会……

教师体悟

“目中有人”,润物无形

华东理工大学 吴艳阳

 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兴趣爱好,引领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因兴趣而坚持,为梦想而努力,每个教师都有责任,“通海茶叙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。

  “通海茶叙”的特点是小规模、高频次、精致化、互动性强,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参与。在“通海茶叙”里,没有说教,只有朋友之间的喝茶聊天;在轻松氛围中,老师与学生进行敞开式的交流,在对话中获得知识,在互动中提升技能,在沟通中品味成长。

  受邀参加“通海茶叙”青年教师专场活动后,我就在思索,该与学生们分享些什么内容,才能将思政教育“软化”到学生乐于听闻和接受?我决定通过比较国内外大学在课堂教学模式、作业形式、研究思维和学术氛围上的差异,为学生们揭开了世界名校的“神秘面纱”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。

  美国有那么多原创性科研成果,是不是世界名校的实验硬件设施比国内大学更先进?其实,科研的关键不在于硬件,而在于态度。我在美国看过很多实验室(包括MIT、哈佛、普林斯顿等),令我惊讶的是,国外的硬件条件并不比国内条件好很多,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有些还要差一些。但是,美国的导师对待科研的态度确实异常严苛,有时可能让你难以接受。比如,学生写好的论文,必须先经过学生课题小组讨论,在一致通过后,可以预约导师给予修改意见,他会逐句问撰写的原因。

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。通过凝练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,分析比较了MIT与国内的化学工程类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、课程设置、教学模式等,我觉得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,只要端正对待学习、科研的态度,我们实现的“中国梦”一定会比“美国梦”更美。

  “目中有人”,润物无形。一场茶叙,我将所感受到的名校精髓分享给学生,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中外实践能力的差异,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。

学生感想

  上课时,总觉得与老师会有一些距离感,在通海茶叙却没有。我们能够与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,像室友一样共同讨论面临的一些问题,感觉很开心。

  ——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马文杰

  通海茶叙让我加深了对国外大学的认识,也对我的人生态度与规划有很大启发:中国与美国相比并不逊色,只要我们肯努力,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中国梦。

  ——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生刘士琦

 

 
外围买球app十大排名